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朝朝暮暮

画鸡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①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②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③平生:平素,平常。
④轻:随便,轻易。
⑤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⑥一:一旦。
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白话译文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学习党史之云南陆军讲武堂

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

云南于1899年设立陆军武备学堂,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1909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并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1911年2月,蔡锷应云贵总督李经羲的邀请,到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任协统,并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云南的革命党人深受鼓舞,蔡锷、李根源等几次举行秘密会议,决定10月30日晚在昆明发动起义,并推举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李根源为副司令。是晚,以讲武堂学生为骨干的起义军向总督署等要地发动攻击,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昆明,即通电全省、全国成立中华军都督府。辛亥云南起义的成功,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支援了武昌起义,推动了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从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鲜、越南来留学的青年达200余名。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应邀援助建校,首批派出教官刘耀扬、叶剑英、林振雄、王柏龄、帅崇兴等人前往任教,分别担任步、骑、炮、工兵四大兵种科长,同时派出一批带枪械的教官协助办学。1928年,蒋介石明令各省不得办军官学校。1930年,龙云在讲武学校成立滇军教导团,龙自兼团长,除步、骑、炮、工四兵科外,增设宪兵、经理、交通三个区队以培养专业军官。教导团共办三期。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依照黄埔军校系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训各类学员近8000人。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

断 离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心中烦欲执念,当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放下执念,心才能回归安宁。

灵隐寺

灵隐寺内还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看似简单通俗,实则写尽了人生真相。对联的点睛之笔在于那个“半”字,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智慧叫做“中庸”,这副对联便体现了中庸之道。中庸的解释有很多,通常认为,中庸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与灵隐寺名联的“半”字内涵相似,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其实都是强调万事有一个量度,所以人生不会事事称心如意,福祸总是相依。

“半”的智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看过《红楼梦》的人基本都会对曹雪芹笔下那副对联印象深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克制,就会酿成恶果,即使你事后悔恨也来不及挽救。唯有时刻注意一个度,才能保住平安。与这副对联思想相似的,还有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半半歌》曾经被著名学者林语堂引用,很多句子读完都令人深思,比如“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这首歌是中庸智慧的集中体现,感兴趣者可以去读读全文。“万事只求半称心”,福一半,祸一半,人生就是福与祸的轮回,没有谁的路会一直平坦无风无浪。你只看到悲苦,自然无法放宽心胸,只看到快乐,必然无法警醒自身。灵隐寺对联暗藏的中庸智慧,可以点醒多少被欲望贪求所惑的世人!